“方方圆圆”少年思政学院第九期——自由
本期关键词:自由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中,对自由的内涵表述是: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为了让学生更加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4月25日,江北新区浦口实验小学浦园路分校少年思政学院第九期正式开讲,本期的主讲人——五(4)班班主任李惠珠。
首先,李老师与大家分享了一个小故事:有个一心想成名的年轻人,问他仰慕已久的科学家: “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剂,它能溶掉世上所有物质,您认为如何?”科学家反问道: “年轻人,那它被发明出来以后,你又用什么器皿盛放呢? ”李老师通过这则故事,希望孩子们知道,世界上从来没有任何不被限制的事物。就像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没有绝对的自由,我们都有着或多或少的约束。
接着,李老师对同学们解释了为什么绝对的“自由”,为什么需要规章制度。“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规,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不是完全自由的,可以说每天都在被大大小小的规章制度所约束。自由是相对的,追求自由的过程是受一定准则约束的。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校规、班规的存在,我们才得到了合理的约束,从而才做到了惜时高效,从而能够更好地完成每一天的学习任务。”
我们每一个人只有遵守了各项基本规定,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获得自由,自由的人因为有了自身的价值观念,才得以判断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所以,我们一直需要“约束”,因为我们向往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