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语言 品悟人生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下的单篇教学 研讨活动
为了进一步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高文字阅读与创意表达能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浦园路分校于10月29日上午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品味语言 品悟人生”的教研活动。“七彩语文”后备研修班第三小组成员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荣幸地邀请到了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陈玲玲老师亲临指导。
第一节课由沿江小学张海南老师带来六上《夏天里的成长》,张老师紧扣单元主题,通过引导学生寻找和理解文章中心句,迅速把握文章主旨,并以此为线索,梳理全文脉络。张老师还通过小组合作、填写生物生长表等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选取不同事物,进行有序表达的。最后的仿写环节,更是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体现了教学的实效性。
第二节课由浦园路潘晶老师执教六年级《桥》一课。潘老师精心设计,带领学生深入剖析文本,从老汉的三次选择过程入手,紧密联系文中的环境与情节,感受老汉的形象。同时,潘老师引导学生抓住老汉的动作,对“揪”“推”等动作进行细致分析,使学生深刻体会老汉在面对亲情和责任时的艰难选择以及他最终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怀。潘老师的课堂让学生得以深入揣摩这些情节背后蕴含的情感,使学生仿佛能够触摸到老汉那颗炽热而伟大的心。潘老师精准的引导和积极的互动,带领学生在文字的世界里畅游,探寻小说学习之法。
两节课后陈特和小组内老师分别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和指导。陈特评价张老师的课能充分关注单元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和写作策略“从不同的方面或选取不同的事例表达中心意思”,采用“先学后教”模式开展教学。她建议如果课能让学生采用思维导图、绘画等形式自学课文让学生习得“从不同的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的写作策略,课堂效果会更好。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潘老师的课新颖有创新,敢于大胆尝试,并且在学生表达的语言和思维上训练有效。陈特还指出潘老师如果在老支书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上再加深理解,着重加强朗读指导,让学生真切体会到环境、情节对塑造人物所起的巨大作用,对深化主旨、升华主题的作用,从而更好地读懂这篇小说会起到更好的作用。
行而不辍,追光不止。“七彩语文”后备研修班第三小组成员们将继续落实新课标理念,探索课堂教学新方式,在教研路上潜心教学、砥砺前行、勇于创新!(撰稿人:潘晶 摄影:第三小组相关教师 第一审核:潘晶 第二审核:汪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