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低年段对话教学的动静结合
浅谈小学英语低年段对话教学的动静结合
摘要:在日常的小学低年段对话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语言的输入与输出结合。因此,将静态的教材知识,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来体现,并结合静态的思维分析,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把握课堂知识掌握与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平衡,本文从以静促动、动静结合、动中有静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小学英语 对话教学 动静结合
在新课改的促进下,教师们开始转变传统的课堂模式,开始致力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度,课堂上动态学习活动越来越多。对于低年段的小朋友来说,互动交流的对话教学课堂,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但如果单纯地追求课堂的“热闹”,片面追求动态输出,会减少学生安静倾听的时间,减少学生认真思考的时间。因此,在小学英语低年段的对话教学课堂中,静态输入与动态互动的结合,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一、以静促动,精心输入
语言的学习是知识内化与外化的有机结合,因此正确地输入是首要任务。一般来说,教师会将静态的教材知识通过各种合理灵活的教授技巧,对学生进行语言的正确输入。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安静地倾听,安静地思考,从而来促进动态的语言交流。
很多人认为,小学英语低年段对话教学包括很多种,比如互动的、交往的教学,沟通的、合作的教学,创造的、生成的教学。但这些方式都过于注重动态的学习过程,忽略了静态分析与思考的过程。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于低年段的小朋友,我会采用听歌曲、观看视频等方式进行课堂引入,在此过程中,我会设计一些“静”的思考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实现动与静的自由转换。输入环节,让学生静下来是对话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也是学生主动内化语言知识的必经之路。然而,低年段的学生不可能一直能安静地倾听,因此,在进行正确的语言输入之后,就要采用互动交流的方式,去创设动态的语言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促使他们参与到语言交流中,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动中有静,静心思考
在正确的语言输入环节之后,就是学生操练语言的环节了。对于小学低年段对话教学的过程中,游戏活动已经被广泛地运用,甚至可以说是小学英语低年段课堂必不可少的内容了,也是学生最喜爱的环节。但是一味地追求课堂的“热闹”,就会造成一种“为了游戏而游戏”的现象。一节课下来,课堂看似热闹,全员参与,学生积极性高,兴奋得不得了。但是却忘记了课堂所学的对话语言知识,不能进行该堂课语言内容的交际活动。
新课程改革提倡合作学习,要让学生参与学习语言,拥有真实的体验感。在日常对话教学的过程中,我也会采用游戏的方式,但是不只是给学生提供了玩的机会,而是为了辅助学生的语言操练。在进行游戏活动的同时,可以采取先提出一些思考性、拓展性的问题,让学生们在“静”中思考,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在“动”中活跃思维。比如,在进行介绍自己的好朋友的对话教学中,我提出了:除了日常打招呼,介绍朋友的特征等内容,还可以拓展哪些内容。学生们开展小组讨论、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不仅在静态中思考,还在动态中交流。班级的小朋友就提出:可以介绍朋友的爱好、特长,听话者可以对这些内容进行赞扬。在这样的动态小组讨论的活动中,学生们就有了这些精心思考后的答案。
因此,无论是小组讨论,还是学生自主进行语言操练,都需要我们给学生提出思考性启发性的问题。在动中求静,才能更好地让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和灵活的思维状态。
三、动静结合,强化输出
在语言输入环节、语言操练环节之后,就到了检验本节课成果的输出环节了。在输出环节,教师一般都会创设一种动态的语言环境,从而创设合理真实的情境。在输出的环节,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种完全动态的活动。其实不然,在输出环节,不仅仅需要动态的输出,更需要静态的分析与生成。
在日常的低年段对话教学的过程中,我会在输出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参与,积极动脑动嘴巴,敢于用英语语言对话、交际。但在这之前,我会鼓励小朋友们结合静态的输入知识,加以思考创新,创设新的语境。比如,在学习介绍衣服的对话学习中,我创设了时装表演的情境,让学生们安静思考之后,大胆创新,输出所学语言。在此阶段,各种课堂活动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之后应该回归思考,比如你学会了什么。教师有效地进行动静结合,让学生及时输出并及时思考。
四、总结
小学低年段对话教学的过程,也是动态生成的过程,但也不能忽略静态的过程。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低年段的对话教学中,运用动静结合的理念,自由转换动与静的课堂模式,是课堂实效性的体现,同时也是英语核心素养养成的重要条件。通过课堂的静态,保证学生认真倾听与认真思考的时间。通过动态教学,强化学生语言输出,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因此,需要我们教师合理把握课堂动态与静态的平衡,做到以静促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保证小学英语低年段对话课堂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韩萍,浅谈小学英语中的对话教学,《速读旬刊》,2019
2. 孙文娟,对话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实践探讨,《文存阅刊》,2017
3. 顾玉琼,浅议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对话教学的有效策略,《考试周刊》,2016
4. 鲍安忠,动静结合艺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内蒙古教育》,2017
5. 静中求动,动中逸静——小学英语对话课高效性的探索与追求,《山东教育》,2015
Unit 2 In the library (Fun Time & Cartoon Time) 教学反思
首先非常感谢张老师能够给我这次学习与展示的机会。本节课的上课内容是三下Unit2 In the library第二课时Fun time和Cartoon time。本板块是在第一课时Story time的基础上进一步复习和巩固目标词汇和句型,加深本单元的话题内容。话题是介绍规则,Fun time部分是学生制作并且展示规则标志。Cartoon time部分呈现了John 去Bobby 家发生的一系列的故事。
对于本节课,我一开始的理解目标就是:学生能够理解文本, 创设不同的场景,让学生学会运用Don’t... 这个句型。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展示自我,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张老师帮助我磨课的时候,张老师提出:本节课的目标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语言层面上,应该让学生学会用语言做事情。通过本节课,让学生懂得规则意识,比如Cartoon 环节,可以加入待人接物的规则,让学生能够运用到生活中。
因此,在磨课之后,我在本节课的Fun Time 环节,制定规则标志,加入了情景对话,让学生学会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我在Cartoon Time 环节中加入了归纳: What should we do and what can’t we do, when we visit our friend’s home? 从而引出,守时、懂礼貌等待人接物的规则介绍,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通过on the bus, in the park等不同场景的创设,让学生懂得更多的规则,并且能运用到生活中。
在上课之后,学生们都能掌握重点句型的运用,并且能熟练地进行情景对话,也都有了相应的规则意识。在经过张老师的指导和几次磨课后,我体会很深:
1. 英语课堂的每一项活动都应该旨在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并且设计的活动要有梯度,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2. 要让学生学会运用英语做事情,能够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对学生进行情感升华教育,提高学生的素养和能力。
最后,再次感谢张老师的耐心指导,感谢我的师傅井宝静老师,感谢英语组所有老师们的帮助。这次英语活动,对我有很大的帮助,也是一次意义非凡的成长,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