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生成性资源 构建高效课堂
巧用生成性资源 构建高效课堂
[摘要]:英语课堂的生成是复杂的、动态多变的,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很多,教师在课堂中用细致入微的心去发现每一个新的课堂生成点,巧妙利用生成出来的有价值资源,进行生成性教学,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关键词]: 小学英语 生成性资源 高效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在长期的学习探知、分析思考、解答问题过程中,逐步掌握了学习知识的方法、解答问题的经验和思考分析的能力。学生良好学习能力和素养的养成,为小学英语教师有效地开展教学提供了条件和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利用生成性学习资源,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借助于现有学习经验,在有效的教学活动中,实现教学相长。
一、生成性资源的定义
首先,它体现了人们在面对课程资源的开放性时所持有的创造性思维。资源形成的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即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是在教学动态进行的过程中才生成的,它不是预先计划和设定的产物: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既不是教学前就安排好的,也不能够预先安排。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区别于教学中的传统资源,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资源可以在教学前安排选定并明确用途。
其次,资源作用的结果是生成性的、有生命力的,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能够转化为课程的因素来源,而最终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例如: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理解而产生的新知识,师生的体验、行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都可以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对之加以合理的利用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而有利于教学活动展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注重通过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发展过程,体现了课程的实践性质和创生取向,不仅仅关注知识和技能的习得,更重要的是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知识,获得发展。
我国教学史上有关“动态生成资源”问题的探究由来已久,在记录孔子教育思想的《论语·述而》一篇中就有这样的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学生处于求懂而未懂透、想说而说不出的积极思维状态中时,教师才给予启发开导,教师举其一,学生应该“反”其三。这里已经蕴涵了教师在“动态生成资源”中的作用,体现了“教学过程要注重动态生成资源”的观念。
二、掌控课堂生成,构建高效课堂
1.创设情境,催化生成
充分的预设是课堂生命的本源,也是课堂生命生成的土壤和催化剂,只有充分的预设,才有足够的生成底气,才能为课堂的生命成长提供原动力。这就需要教师清楚地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探究学习的活动,作为一个引导者,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内涵、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如果教师对教材挖掘不够深,就不能成功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教学,而尽可能深入地钻研教材,教师在课堂上才能有备无患,才能准确及时地把握处理课堂生成信息。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是相机诱导”。生成性教学关注教学的动态变化,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英语素养等情况融入弹性成份,教学设计要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以便生成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传统英语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囿于固有的框架内,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受到抑制,英语教学应交还学生学习的自主权,通过师生间的对话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例如:I like swimming.I’m going to go swimming this Sunday.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morning?老师先示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初步了解,然后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进行思考,在此过程中,学生很自然地运用并扩展了所学的语言知识。教学资源是多元化的,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地引入课外知识,获取筛选有价值的信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学习“数词”zero to ten时,我采用“过关游戏”,十人一组报数,看那组报的又对又快。同时还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用到的数字有哪些,看谁最细心。如:电话号码,手机号码,车牌号码,年龄,日期等。教师要将英语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以开放性的思维看待课堂的偶发事件,及时捕捉学生灵动的思维火花,将生成性资源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知识。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合作探究竞争的乐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生成富有价值的知识,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设计符合教材和学生特点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探究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例如:在教授“There be”句型时,首先结合教室的环境进行描述,让学生理解掌握“There be”句型所表达的含义。然后设计了这样几个活动:1.要求学生回到家后,观察自己的房间,用“There be”句型介绍一下自己的房间。2.以“my dream house”为题,画一幅画,或上网搜集一张图片,向同班同学进行描述。3.猜一猜老师家的卧室、书房里的物品摆设。学生对这些任务非常感兴趣,课上都争先恐后地发言,将授课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2.多维互动,动态生成
在英语生成性教学中,教师要以发展变化的观点确定教学目标,把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控制教学过程、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方案,要确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注重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教材之间的相互作用,又是充满各种矛盾的对立统一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受自己教学理念和认识水平的制约,而学生又各有自己的意志、情感、智力发展等不同特点,在这个看似矛盾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教师唤醒自己的耳朵,在倾听中及时捕捉生成信息。
面对生成,教师要成为课堂智慧的引领者,帮助学生进行课堂智慧的抉择,让课堂生成更有价值。当然,面对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进行课堂智慧的抉择。还要注意帮助学生实现课堂智慧的引申,促使课堂生成更有活力。这一点在对Story time的处理上显得尤其重要。文本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与教师开展学习活动的载体,文本的内容、价值取向等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进程的推进。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在新教材指引下,教师与学生有必要对现有教材做有效处理,智慧地引申,以互动生成的先进理念挑战文本、超越文本。通过教师智慧地引申,可以架设起师生、生生、生本互动的平台。形成人人参与、自由对话的学习氛围。学生通过讨论、争辩,共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见解、感受彼此的情感,走向生成性课堂教学的新境界。
3.巧抓错误,拓展生成
布鲁纳曾说:“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答案不完整和错误时,不要轻易做出评价,更不要贸然否定,要善于把错误转化为可用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开放的课堂因师生的多元互动而会产生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出现的偶发事件也是多种多样难以预见的,有时会让我们一下子慌乱起来,甚至到尴尬的境地,这时,教师如能沉着冷静急中生智的直面尴尬,必能化解这种矛盾。例如:在教学Whose dress is this?时,课堂上有学生提出It’s just right.虽然与要教授too big/so small有出入,但是学生能够想到,在后面的Story time学习中要善加利用。课堂上的偶发事件,经验不足的教师可能会因此错过良机仓促处置而留下遗憾,而富有实践智慧的教师则会抓住这种机会,变偶发事件为教育良机,使之成为教育教学动态生成的成长点。
我们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把他们真正地当作课堂的主人,真正地当作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个体来看待,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应责怪他们,更不应冷嘲热讽,而应该及时地为学生搭建平台、改正错误。例如:She likes ____(go) shopping.一位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填写go,(面对这样的错误,不要大声训斥,而是对她说:Thank you . That’s a good mistake.接着发出倡议:Who can help her?(班上立即有无数只小手举了起来,那位同学也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立刻说出了正确答案。如何灵活地来处理学生的犯错,以及对于错误的生成教学,值得教师去好好地研究,但离不开这两点:一是宽容错误,二是转变错误。
三、总结
生成性的课堂教学,是新教材背景下教师所追求的理想的教学境界。然而,很多教师为了体现新教材精神。为了追求“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常常会被课堂上一些错误的资源和毫无意义的生成性问题分散精力,扰乱视线。有相当多的课堂教学是“为生成而活动”,形式上热闹、内容上混乱,该讲的没讲清、该听的没听懂,课堂秩序失控。由于教师在认识上存在困惑,继而引发教学行为上的偏差,既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扎实地讲授基础。又没有落实新教材的精神实质,为求“生成”而“迷失”了文本,为求“生成”而“迷失”了目标。教学过程中,学生“生成”的内容是丰富的,有的生成有价值、有的价值不大或无价值,有的对教学有利、有的不利。不可能在课堂40分钟里全都处理完,这就要求在众多纷繁复杂的生成中通过比较、判断、鉴别进行筛选,对于那些次要或无用的生成资源,可以转移话题、果断地截住话头,不可过分展开,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进度,使教学目标在节外生枝的问题中逐渐淡化,课堂也会游离出主题与文本。
总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要努力提高理论水平,提高专业技能,通过师生的对话交流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互动观察学生的变化情况,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勇于面对变化的教学过程,善于处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意外,捕捉生成性资源,要总结经验、强化反思,提高随机应变的能力,提升自身的教学机智。在课堂生成中要注意把握好方向,适时地做出反应和调整,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资源和即时生成的资源,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小学英语教学法》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M] 2003年
[3]《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M] 2006年
[4] 《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指南》高等教育出版社[M] 2005年
[5] 《生成教学》福建教育出版社[M] 2005年
[6] 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观》教育研究[J] 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