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手机版
站群导航

主站

幼儿园

小学

中学

特殊教育

少年宫

您的位置:首页 >特色建设>法苑拾贝>详细内容

法苑拾贝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来源: 发布时间:2021-12-28 15:50:39 浏览次数: 【字体:


01

父母离婚需要听取未成年人意见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九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和智力发展状况,在作出与未成年人权益有关的决定前,听取未成年人的意见,充分考虑其真实意愿。

02

父母外出打工,能否将子女委托给别人照顾?

可以,但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二条的要求,即: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因外出务工等原因在一定期限内不能完全履行监护职责的,应当委托具有照护能力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代为照护;无正当理由的,不得委托他人代为照护。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在确定被委托人时,应当综合考虑其道德品质、家庭状况、身心健康状况、与未成年人生活情感上的联系等情况,并听取有表达意愿能力未成年人的意见。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作为被委托人:

(一)曾实施性侵害、虐待、遗弃、拐卖、暴力伤害等违法犯罪行为;

(二)有吸毒、酗酒、赌博等恶习;

(三)曾拒不履行或者长期怠于履行监护、照护职责;

(四)其他不适宜担任被委托人的情形。

03

未成年人无故夜不归宿、离家出走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所在的寄宿学校应及时查找,必要时向哪个部门报告?

公安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未成年人无故夜不归宿、离家出走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的寄宿制学校应当及时查找,必要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收留夜不归宿、离家出走未成年人的,应当及时联系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学校;无法取得联系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04

严重的欺凌行为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对严重的欺凌行为,学校不得隐瞒,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