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手机版
站群导航

主站

幼儿园

小学

中学

特殊教育

少年宫

您的位置:首页 >特色建设>课题研究>详细内容

课题研究

江北新区“个人课题”过程研究资料提交的操作说明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5-31 09:42:08 浏览次数: 【字体:

 

网络平台提交市级“个人课题”研究过程资料的操作说明

南京市第十一期“个人课题”主持人:

请参照以下步骤进行过程性资料的网络申报操作。

一、南京智慧教育云服务认证中心的统一身份认证

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论文案例和个人课题平台已于2019227日完成升级改版工作,升级后的新系统,需通过南京智慧教育云服务认证中心的统一身份认证账户登录。登录操作步骤如下:

1. 新系统支持的浏览器

新系统支持IE11浏览器6533faf104d045c5afa7aacc376de3b5.Png,火狐浏览器8161186e215040cabcd8e0db9d8a3d90.Png,chrome浏览器c0cd32271b9746b0bc3bd69001ab06ba.Png,360浏览器23dcb9600c5b4cdba64797c660d14aaf.Png(注意,如果电脑安装的不是IE11浏览器,在使用360浏览器时需调整为极速模式)等主流浏览器。

如果您的IE浏览器版本过低,访问时会出现如下提示,您可以选择电脑里其他浏览器或者下载谷歌、火狐浏览器安装操作。

e950e52b2e7e42f087f0483065d4a27a.Png

新系统的访问地址为:http://yw.njjks.cn

在浏览器输入以上地址,会自动跳转到统一身份认证登录画面。

2.新系统的登录

d14cc08e9e4347869b4f0d05c6f6f43d.Png

方式1:南京教师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无需账号密码,首次登录的只需按照提示操作。手机需要进行一次绑定,会将验证码通过企业号发送到你的手机,请确保您的微信已成功关注"企业号南京教育政务"。

方式2:登录名或手机号、密码进行登录。不知道密码可以点击登录界面下方的“忘记密码”通过手机短信重置。

二、过程性材料提交操作办法

1.登录平台后,您会看到已立项课题,请点击课题后面的“过程资料”按钮。

15678dafbc624352aab41a82b592f7a5.Png

2.点击打开“过程性资料”,弹出如下界面。点击“查看”,跳出过程性资料的操作手册,点击“确定”,进入申报画面。

bdf79a12c8074de18367c5c63754c39e.Png

 

8aa9e3f734504dd393f539f01ace835e.Png

3.操作界面如上图所示:

第一步:选择研究阶段

注意:相邻两个研究过程资料的网络申报时间至少需相隔4个月。

第二步:输入研究阶段成果

注意:研究阶段成果栏位一定要将阶段成果内容完整的贴进去。如果阶段研究成果事先已经在word编辑好,则通过红框的word导入功能按下图所示一次性导入就可以。

电子文本排版要点如下:

(1)文章标题字体为三号黑体。

(2)正文字体为四号宋体。

(3)每段首行缩进2个字符。

(4)全文为1.5倍行距。

7fdee99eff73465fb5f715736d930978.Png

第三步:点击左上角的a106a1ddb195445c918003ed49939752.Png按钮即可。

重要提醒:

1.研究阶段成果提交时间认定,每个研究阶段首次点击“提交上报”按钮的时间为系统认定的有效时间,其后修改同一阶段研究成果的时间一律不记录。即某一阶段的有效时间以第一次成功提交该阶段成果的时间为准。如第一阶段研究成果提交时间为2020年9月6日,之后的任何一次修改这一阶段资料的时间,平台均不再记录。

2.每次操作结束后,如修改研究阶段成果,均需要点击“提交上报”f829a61bc5cd47d9a3ff6c61793a0541.Png按钮才会视为成功保存,请务必注意。

3.因为匿名评审,研究阶段成果请勿出现人名、校名等信息。

4. 每期“个人课题”申请结题的具体要求与细则要等到结题评审当年才会公布(第十一期“个人课题”申请结题时间为2022年),但提交“个人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为申请结题的必要条件。相邻两个研究过程资料的网报时间至少需相隔4个月,两年研究时间最多可以提交6次过程性资料,第十一期“个人课题”申请结题要求之一为两年提交3次过程性资料。请各位主持人重视过程性资料的梳理与网报,以免影响申请结题。

操作过程中有问题或遗忘修改密码,可加服务QQ:2045124848;602067285或致电服务电话84598503-113或107咨询(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9:00——17:30)

                                         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2020年9月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