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方法分析
【摘 要】在小学阶段的低段教学中,教材的内容决定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的方式决定了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方向,很多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都是将教学精力集中在学生成绩的提升上,对于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完全忽略。就目前小学低段的语文学习情况分析,虽然说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逐渐呈现多元化,旨在根据学生的个性化进行针对性教学,但是,在教师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针对实际教学情况,根据小学阶段学生年龄段的分层,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化进行详细分析,深入认识小学语文教学学生个性化培养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对语文课堂进行优化提升,让学生得到全方位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培养;原则;问题;策略
在新课改形势下,小学语文的教学必须要顺应时代教育的大趋势,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既要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又需要注重学生高尚品德、良好行为习惯以及文学审美情趣的培养,让学生在多元化的教学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个性化的培养,笔者将从教材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方式的创新上进行详细分析,让学生感受到新时代的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个性化培养的基本教学原则分析
现阶段的语文教学具有较强的时代性,特别注重学生情感因素、综合能力以及个性化的培养。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材涉及的所有知识基本上都是教师或者编者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爱好筛选出来的,它具有很强的教育价值和启发价值,学生通过学习既可以培养良好的品质,也可以拓展视野,对学生个性化培养具有很强的实际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个性化培养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呢?以下将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一)教育与趣味并存
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核心在于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提升思想品德,具有良好的行为举止。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文学作品包含的强大精神感染力和教育价值,别林斯基说过:“文学有巨大的意义,它是社会的家庭教师。”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个性化的培养,首先要发挥教学内容的教育性和指导性,而且也要积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将课堂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和趣味性充分发挥出来。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个性,追求新知。但是,小学阶段,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的个性会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引导作用和启发作用,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跟着不一样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进而引导学生产生不一样的学习兴趣,推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传统与现代并用
传统的文化知识具有历史性,有些优秀文化对于人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这并不是说现代知识不好,而是时代的变化使得文化也在发展与创新。在小学语文教学上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无论是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还是教学方式的转变上,教师都应该注重将传统与时代相结合,既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带来的历史感,也要让学生感受到新时代的发展气息,不要一味倾向于一个方向,这样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就会受到限制,往往会引领学生陷入一种知识与文化的误区。时代与传统的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先人身上散发出的书香气息,还可以感受到现代文人墨客的风采。因此,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教师就必须要突破传统的限制,推陈出新,而且还要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这样的教学原则是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个性培养的方法分析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个性呢?笔者认为,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师对教材的选择要有针对性,选择教育价值高的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引导,培养学生独特的喜好和学习兴趣。第二,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发挥自身的个性价值,进而提升个人素养。以下将以人教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为例,针对这两方面内容进行详细分析。
(一)从学生个性出发,按需选取教学内容
小学低年级阶段所涉及的所有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由编者经过实际教学调查并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精挑细选出来的优秀作品。在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如有的学生喜欢漫画;有的学生喜欢故事;有的学生喜欢寓言,等等。因此,我们现在所见到的语文教材内容就涉及多方面的教学素材,如认识汉语拼音的《拼音歌》、关于基础识字的《一去二三里》《上中下大小》等,还有一些《在家里》《看电视》《菜园里》《回声》等生活化的内容,这些内容基本上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既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也有利于学生认识生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需求得到满足,其个性化培养也顺势提升。
(二)注重教学方式多元化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年龄相对较小,他们对于学习都充满了好奇心,并且每个学生都有着不一样的爱好和独特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注重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创新。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的喜欢讲故事;有的喜欢推断推理;还有的喜欢游戏,等等。鉴于学生对于知识需求的多样化,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必须要注重因材施教。如在学习《小松鼠找花生》一课时,教师可以找一些类似的小故事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也可以让学生对小松鼠找花生的过程进行演绎。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可以将学习转换成游戏,让学生以小蝌蚪的身份融入到学习中,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玩乐心情,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程度发挥。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时,必须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必须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
(三)发挥语言的艺术性,加深对学生的了解
1. 注重加强与学生情感的交流,了解学生阅读情况。首先,情感交流的核心是情感,即把情感作为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其次,对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发扬“诲人不倦”的精神,让学生在实际的课堂学习中能够实现与教师的良性互动。
2. 尊重学生的想法,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对于语文学习而言,小学生肯定会有或多或少的见解或疑问,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教师必须要做到认真听取小学生的情感表达和自我想法,并且对学生要有耐心,不能抹杀了小学生的真实想法。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激情就会越来越高。
3. 适当运用肢体语言。在学习评价上,语言的艺术性不仅体现在语言上,而且还体现在肢体动作上。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无论是学生的自我表达,还是学生的疑问提出,教师必须要配合肢体语言鼓励、赏识学生,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例如在与学生沟通时,教师要常常用 OK 的手势、挑大拇指的手势,给学生以高度的肯定和支持。
(四)明确学生优点,创造表现平台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去挖掘学生本身具有的优点和独特性,不要局限在学生缺点方面,而是将学生展示出来的优点进行最大化培养,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如,学生对课文小故事进行续编,教师要对学生的创作进行鼓励、夸奖。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独有的个性也需要展示的平台,教师要积极组织班级性或者学校性的活动,让学生的个性充分展示出来。如,阅读标兵、朗诵小能手、最佳演说家、我是小雷锋、体育竞赛,等等,这些活动都是赏识教育的重要体现,学生在此氛围中,可以完全释放自我,充分将自己的个性优点展示出来,并且学生也可以为自己树立不一样的阶段性学习目标,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和个性化的培养与提升。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个过程既复杂又艰巨。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做好本职的引导与教化工作,也要注重对教学内容的科学合理选择和教学方式的创新,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多元知识覆盖,使得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中得到完美培养。
参考文献:
[1] 卢明端 . 会阅读深意 , 得语文要领 ——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培养 [J]. 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8(7).
[2] 屈秀琦 . 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培养的探究[J]. 作文成功之路(下), 2018(2).
[3] 郭雪静 . 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J]. 吉林教育,2017(26).
[4] 李宁全 . 对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个性分析研究 [J]. 长江丛刊,2018(29).
[5] 陈璐蓉 . 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研究[J]. 中华少年,2018(25).
[6] 王永亮 . 从符号到意义:课堂知识教学的本性回归 [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28):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