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习迁移理论在小学教育专业 “班级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谈学习迁移理论在小学教育专业 “班级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班级管理”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又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开设此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培 养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基础教育的班级管理者。学习迁移对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还能够使学生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以班主任管理实践中所必须具备的理念、素养、技能为迁移目标,通过选取适合的教材、教学内容的 合理安排、教学方法的改进、关注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将学习迁移的理论运用到“班级管理”课程的教学中,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实现跨学科的学习、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提供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学习迁移; 小学教育; 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这门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也是双证课程( 毕业证、教师资格证) 和 工学结合的课程。“班级管理”课程是核心课,前导课程有“心理学”“小学教育学”后续课程有“教师职 业道德”“教师职业技能”“就业指导”等,因此,它既 是处于中间过渡的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其内容也涉及到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知识。
另外,“班级管理”课程的主要目的也是在于培养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基础教育的班级管理者,因此要注意理论知识和实践的对接。学习迁移理论对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运用学习迁移理论能够帮助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实现跨学科的学习、实现从理论到实 践的过渡。
一、学习迁移理论
学习迁移是教育心理学中的概念,是指一种学 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主要包括知识、经验、态度、 技能等方面。 学习迁移根据所产生的影响不同,可以分为正 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指前一种学习对后一种学 习起到积极的作用,负迁移则相反。根据迁移的内 容不同,可以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前者是指将 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态度等迁 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后者是指将一种领域学习中 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领域学习中。 学习迁移的理论如果掌握得好,能够在学习中 发挥很重要的作用。第一,学习迁移理论能够帮助学生更合理地运用时间管理,即便时间不充足,也能 够更好地学习新知识。第二,学习迁移不仅仅能够 发生在知识的学习中,还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技能、态度等方面。所以,运用好学习迁移理论,能够 帮助学生更好地让所学知识形成体系化,有助于学 生能力的提升。
二、“班级管理”课程的学习迁移目标
对于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班级管理”课 程非常重要,要求学生不仅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在能力上有一定的提高,因此,本文主要立足于这 一角度,思考小学班主任需要掌握的技能和具备的 素质,来对课程的学习迁移目标进行探讨。
( 一) 掌握班主任管理的职业能力
“班级管理”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不仅要从这门课程中学到基本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职业能力。学生要了解小学班主任的工作 任务,初步掌握班级组织建设、小学班级日常管理、 小学班级文化管理、小学班级活动管理、小学班级偶 发事件管理、协调各方影响因素、学生评价等各个方面,并且培养洞察能力、信息整合和分析能力、组织 协调能力、民主决断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二) 提高班主任职业素养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在将来很有可能会承担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因此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班级管理理论素养,树立科学管理的观念,形成现代班级管理观念,必须要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质及健康的身心。
三、运用学习迁移理论提升课程教学效果的对策
( 一) 选取适合的教材
学习迁移理论中提到,如果头脑中原有的知识 能够记得牢固,就更容易将旧知迁移到其他情境中, 会促进学习迁移的产生。那么这里就要重视基础知 识的重要作用,对于基础知识并不只是学会,而是要理解,并且能够做到信手拈来才有可能使得迁移的广泛性得以发挥。在教材选择上,需要慎重,还是要选择以基础知识为主的教材。 “班级管理”的教材不仅要有充足的理论知识, 还要注意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小学教育专业学 生将来毕业后,很有可能会从事班主任工作,因此, 在学校的学习也要注意联系实际,在教材中要多融 入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实际案例、典型做法,让学生们 知道自己所学的内容是与将来的工作有联系的,才 能够促进有效迁移。
( 二) 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
在“班级管理”课程的教学中,合理安排教学内 容是尤为重要的。“班级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 科,与小学教育专业其他专业课之间是有相互联系 的,那么结合其他专业课程的具体内容,有效安排 “班级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才能使新旧知识之 间、不同学科相联系内容之间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 性的知识网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有逻辑性,达 到有效的迁移效果。比如,“心理学”课程中“小学 生的身心发展”这一模块,与“班级管理”课程中“了 解学生”这一模块就有着很大的联系。如果能够合 理安排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了“小学生的身 心发展”这部内容,再去安排“班级管理”课程中的 “了解小学生”,那么就能够很好地促进学习迁移的 产生。
( 三) 教学方法的改进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最常用的就是讲授法,学生主要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一人掌控课堂。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更多的教学方法开始出现,尤其是在“班级管理”课程中,让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的提升。因此,改进教 学方法,发挥学习迁移的作用才是重中之重。比如 在讲授“班级环境管理”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采取任务驱动法,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准备演讲 “我希望我的班级是这样的……”并设计教室布置 图与座位安排图,以小组形式完成并做汇报。在讲 授“班级活动组织实施”中的主题班会时,教师可采 用情景模拟法,让学生根据班会内容扮演不同角色, 小组共同策划一场主题班会。通过设置情境和任 务,学生能够体验到真实工作的场景,并且能引发学 生的深入思考。
( 四) 关注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
掌握学习策略能够促进学习迁移积极效果的发生,比如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了“教育心理学” 中的认知策略以后,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这一策略, 并且还可以将这一策略迁移到“班级管理”课程的学习中来。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内容固然重要,但是 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更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学生还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因为学习方法是具 有系统性的,因此也是更容易促进学习迁移的发生。 学习迁移按照迁移的内容可以分为一般迁移和 具体迁移,而一般迁移则是指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 一般原理、方法、策略、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 去,这里就提到了学习方法,所以说学习方式本身也 是迁移的对象。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从任何一 门学科中学习和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并将这些学习 方法迁移到“班级管理”课程的学习中,这对学习 “班级管理”课程的效率是有很大提升的。一节课 的时间是有限的,只有 45 分钟,教师要将学生必须 掌握的知识传递给他们,需要学生能够全面消化合 理和理解,这时候就需要更为系统的学习方法。学 生通过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班主任工作中必须要学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对学习的进度和状 况进行反思。 学习迁移在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但是影响学习迁移效果的因素还有很多,我们要做的就 是如何能够规避其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而发挥积极的作用,能够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能让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实现跨学科的学习、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
参考文献
〔1〕尚书. 学前教育专业心理学课程合作教学实践探索〔J〕. 现代职业教育,2016( 32) : 8 - 9.
〔2〕孙卉. 学习迁移理论在学前教育专业心理学相关课程教
学中的运用〔J〕.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 36) : 89 -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