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手机版
站群导航

主站

幼儿园

小学

中学

特殊教育

少年宫

您的位置:首页 >特色建设>他山之石>详细内容

他山之石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高效课堂教学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0-26 10:17:44 浏览次数: 【字体:

   摘要:小学的教学中, 我们不能只注重小学生课本知识的学习, 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每个学科教师持之以恒地付出, 需要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形成合力才能实现。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 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高效课堂提出简单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前言

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世界和社会有极强的好奇心, 但在这个时候孩子的是非观还不是很明确, 需要教师进行引导。 在新课改实行后, 小学生的教育方式与方法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对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其不断努力,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 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

1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素养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后天培养得来的,包括个体的思想品德、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待人接物的态度以及对事物的认知等要素。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语文知识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以及待人接物的能力。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发现文字的美,锻炼小学生的文字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确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小学阶段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其长期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能使学生从教学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享受。打造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是每一位语文老师梦寐以求的愿望。因为只有打造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才能让学生事半功倍,即以最短时间获取最多的语文素养。

2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2.1对语文基本能力的理解不够全面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只专注于教材教学,而没有拓展语文知识,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的文化知识,而且要有读写能力和读写技能。如果教师不重视语文核心能力的培养,学生很容易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即使学过一些语文知识,但如果学科或写作技能不够,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相关知识,更不能将其应用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和日常生活中,这不利于整个语文教育的发展。

2.2教学方法单一,效率不高

对小学生而言,具有趣味性教学特色的教学内容,才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反之,枯燥的教学内容,不仅不利于其产生求知欲,还会使其产生一定的排斥感。由于在实际情况中,部分教师开展语文教学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依据书本内容,让学生频繁地进行背诵和书写。这种“机械式的教育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让学生记住一些知识点,但由于教学方式过于枯燥,很难提高教学效率,反而容易使教学水平止步不前。

3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

3.1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加强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中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者只有将这四方面合理安排,有机结合,持之以恒地加以训练,才能使学生获得长足进步。就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来说,学生生活在母语环境,习得口头语言的机会很多,因此,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学应当着重帮助他们学习书面语言、文学语言,增强语感,再学一点古代汉语。在一定的人文氛围中,发挥语文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长处,指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应该是核心素养之重点。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教学中首先要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进而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我们要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3.2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拥有完整的学科认知,能够充分地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老师总结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语文课堂实践等,学生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培养,教师应该利用准备好的语文教材,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说话的空间,除了引导学生理解自己的意思外,还应该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活跃整个课堂气氛,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提高效率使整个语文课堂教育最大化。

3.3教学设计合理

教学设计是在上课之前,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预先制定的教学策略、教学思路的综合方案。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问题与不足依然存在,比如教学设计模式相对单一、过于死板,突出表现在对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重视不够。在此种情况下,迫切要求学校以及语文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合理设计语文教学方案,创新语文教学方式和方法,以此来提高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学设计理念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导学:一方面,为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自读课文进行导学,即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文并养成良好习惯的基础上,将自主阅读课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教读课文时设计出来,然后再返过来指导学生细读课文,扫除学习障碍;另一方面,为训练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语言实践进行导学,即引导学生对语言实践活动进行综合训练,让学生品评课文语言并学会运用语言。

3.4从“课堂创新”走向“课程创新”

对教学而言,课堂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对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来说,语文课堂应凸显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语文课堂应立足于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的全面发展与语文学习的和谐统一,让学生通过语文教育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让多元文化、个性化解读、独特的体验、创新思维,为语文教育插上了神思飞扬的翅膀。这就必然要求语文课程要适应时代要求,特别是在新课改的推动下,要大胆地为学生量体裁衣地开发一些个性化的特色语文课程。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读万卷书是阅读,行万里路也是阅读;读有字之书是学习,读无字之书也是学习。当师生因特色文化课程走向社会、自然、人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就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扎根、生长,语文课堂就会因课程的开放而充满生机与活力。

3.5在课后作业设计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在课后作业设计过程中,语文教师不应只让学生去做课本上的习题,而应站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上去进行课后作业的设置。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要求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与待人接物的能力。在进行课后作业的设计时,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去进行思考,并且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在《滥竽充数》一课的课后作业布置中,应对南郭先生、齐宣王的不同表现进行分析,指出南郭先生这种行为是错误的,让学生进行思考,并且指出他错在了什么地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一一点评,不正确的地方要及时指出。使学生得以改正,并且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要秉持实事求是的思想,使自己的学习能力真正的提高,而不是学习南郭先生那样钻空子,最终还是会被发现。这对学生的长期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小学语文课堂的很多文章都是很有哲理性、教育性的,旨在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在工作中更好的去执行。

结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高效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个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学生核心素养为教育指明了培养方向,朝着这一既定方向,小学语文教师,从加强自身素养做起,在“核心素养观”的指导下,与时俱进,善用巧力,努力使教学目标精确化、教学设计合理化、课堂展示艺术化、课堂调控趣味化,从而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才能稳步上升。

参考文献:

1. 傅炳熙:《个性化教育与语文课程改革》[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03):12.

2. 蔡颜.小学语文教学中低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8:194-195.

3. 梁修琴.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路径思考——基于核心素养的视角分析[J].课外语文,2017

4. 汤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EB/OL].2018-05-30.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