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手机版
站群导航

主站

幼儿园

小学

中学

特殊教育

少年宫

您的位置:首页 >特色建设>原创论文>详细内容

原创论文

听,花开的声音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0-28 09:07:22 浏览次数: 【字体:

听,花开的声音

                                                   ——《花之圆舞曲》运用奥尔夫教学法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花之圆舞曲》是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乐曲描绘了花园里百花盛开,花朵们随着音乐翩翩起舞的情景。《花之圆舞曲》选自舞剧《胡桃夹子》,这部音乐作品充满了内心情感和戏剧力量。本节课的编选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圆舞曲和舞曲的不同音乐风格,另一方面就是为了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走进音乐作品,从而深入体验作品的风格和情绪。为了更生动有趣的上好本节课,我从音乐产生的本源出发,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引导学生,与学生共同参与、学习各种音乐技巧和能力,愉悦身心,全身心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奥尔夫教学法是小学阶段常用的音乐教学法。它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说拍手、跺脚、做游戏、律动、唱歌等,培养儿童的乐感,使孩子们能够更好的感受音乐热爱音乐。《花之圆舞曲》律动感强,音乐整体美妙动听,十分适合用奥尔夫教学法。它把语言、律动和音乐教学相结合,通过节奏朗诵、拍手跺脚等人体乐器、音乐游戏、歌唱、舞蹈、演奏奥尔夫乐器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同时还提高音乐鉴赏能力、理解力和表演能力。在运用奥尔夫教学中有大量机会让孩子即兴创作,创新发挥。特制的奥尔夫乐器也让孩子能迅速在乐器上表述音乐的构想,享受创作的乐趣。所以本节课我采用奥尔夫教学法,在该基础上以创新的思维开展本节课的学习。

二、案例描述

片段一:朵朵绽放——提取音乐中的节奏基石

上课伊始,教师播放《花精灵》动画片段,创设情境导入:春天来临了,当第一缕微风温柔的吹向大地,温暖的阳光洒向人间,沉睡了一个冬天的小精灵苏醒了,它们睁开双眼,伸展腰身,沐浴着阳光,欢快的飞向森林,奔向草地,轻声的唤醒五颜六色的花朵、生机勃勃的小草:“快来吧,快来吧,大家一起来参加我们春天的舞会吧!”观看完视频内容后,学生们在听觉上已经对《花之圆舞曲》音乐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

师:同学们可不可以跟随音乐一起,表现出春天花朵绽放、小草和树叶生长的样子呢?

学生听到要模仿花草树木,变得活跃起来。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第一段音乐,在发出音乐信号后,教师带领学生共同表演花朵绽放、小草和树叶生长的动作。

师:花朵是怎样开放的?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醒,一边想象一边模仿,学生1将双手捧在胸前,缓缓的举到头顶,逐渐将双手打开;学生2将双手不断的张开聚拢,逐渐向上伸展、移动;学生3的动作比较优美,跟随音乐轻轻摇摆,慢慢向上移动,花瓣慢慢伸展开......

师:同学们表演得真棒!老师看到了一棵棵茁壮成长的小草和绽放的花朵。老师也想要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一下,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好吗?

学生:好!

教师示意全体学生从座位上站起来,在音乐声响起后,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情景音乐表演,在音乐中体验奇幻的音乐元素,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师:刚刚我们都用怎样的动作表现了哪些事物的形象呢?

学生1:我们用双手和胳膊表现了开放的花朵。

学生2:我们用手臂表现了生长的小草。

学生3:还用身体表现了它们随风摇摆的样子。

师:同学们回答得都非常好。在刚刚的表演中,我们有没有重复用到的动作呢?

学生1:有!花儿开放的动作在最后的部分重复了一遍。

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花朵是在音乐的哪些变化中开放的?

学生2:花朵是在重音的时候开放的。

师:花朵不管是开一朵还是连续开几朵,都是按照音乐中的重音表现出来的,同学们能够准确的找到音乐中重音的部分吗?

教师播放《胡桃夹子进行曲》第一段,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通过花朵的绽放感受音乐的扩张感和三拍子律动的韵律,准确寻找音乐重音部分。

师:同学们,小草生长的力量是在音乐旋律奏响的时候还是在其他的时候?

教师再次播放音乐,引导学生用动作表演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有的学生闭上眼睛,用心体会;有的学生跟随音乐摆动身体;有的学生轻声哼唱,用手打节拍。为了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与理解,教师带领学生跟随音乐模仿小草生长的动作,准确的找出音乐的力量。

片段二:朵朵舞动——感受基本形体的动作教学

教师播放芭蕾舞剧《花之圆舞曲》,要求学生用心倾听,感受音乐旋律的变化。

师:音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这首圆舞曲中,不同的乐器发出的音色是不同的,但却具有一个共同点,大家有发现是什么吗?

学生:这些演奏的乐器都是圆的。

师:非常棒,那这些圆的乐器与我们听到的音乐又有怎样的联系呢?

学生1:这些乐器通过演奏音乐的节拍,带给了我们饱满的感觉。

学生2:这些乐器发出的音色是圆润的,很舒服。

师:这是因为我们听到的音乐是一首圆舞曲。通常的圆舞曲中,人们会采用男女互舞的形式演绎,所以除了节拍,还有什么会带来旋转感呢?

学生:旋律、舞姿和队形。

师:没错,动听的音乐旋律需要优美的舞姿来表现,但大家在表现的过程中,同样要注意队形的变化。下面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学习第一段音乐的动作,体验三拍子的摇摆感。

学生与教师共同用音乐动作模仿体验乐句中音乐旋律的变化。

师:请同学们与老师一起欣赏第二段音乐,并学习第二段音乐的动作,感受乐曲高潮部分的进入。

学生与教师通过打招呼、旋转的方式沉浸式体验圆舞曲的风格特点和音乐元素的旋律。

师:同学们表现的都非常好。现在请同学们全体起立,我们完整的听一遍《花之圆舞曲》,然后完整的体验这首音乐作品。

教师播放《花之圆舞曲》视频,学生参照视频中的动作完成整首音乐作品的演绎。

三、案例反思

在《花之圆舞曲》音乐教学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两种教学策略。片段一中我采用的策略是从学生内心世界出发,提取音乐的节奏基石。采用这一策略主要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世界中,用肢体语言感受音乐、欣赏音乐,激活学生的音乐细胞,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通过律动培养学生听觉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用生活中的事物演绎音乐,感受音乐中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片段二中我采用的策略是注重基本形体动作教学,塑造学生创造精神。采用这一策略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表演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听觉,让学生用肢体语言了解音乐的风格特点,亲身实践。从而间接培养学生创编能力、创新思维和创造精神,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空间,同时培养学生集体意识与合作意识,使小学音乐课堂充满乐趣。

在本节课的音乐教学中,我认为有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但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结合课后反思梳理,我进行了以下反思:

(一)“听”、“看”、“动”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联觉效应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积极运用奥尔夫教学法组织音乐教学活动,从学生内心世界出发,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点,创设视频情境,有效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减轻了学生音乐学习的负担,营造了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在之后的教学中,要坚持从学生出发,充分把握学生心理特征,运用动画视频、故事、聊天、游戏等方式导入音乐教学内容,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但是在本次小学音乐教学中,我对乐器的运用相对较少。奥尔夫教学法的教学基本原则之一就是要通过亲身实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本次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引导学生用动作演绎音乐、感受音乐,没有让乐器走进音乐课堂。乐器和舞蹈是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有效途径。因此,在之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乐器的运用。可以试着随机抽取几名学生根据旋律演奏小乐器,使音乐节奏和乐器相互配合,增强课堂学习的趣味性。

(二)“想”、“说”、“画”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本节课中,虽然教师与学生活动较多,但没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问题的地方不够多。教学过程较为单一,大部分都是师在说生在听,在之后的学习中,可以更多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孩子更多的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时,可以将艺术相结合,边欣赏音乐的同时边画一画图谱,更好的理解音乐情感。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