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手机版
站群导航

主站

幼儿园

小学

中学

特殊教育

少年宫

您的位置:首页 >特色建设>原创论文>详细内容

原创论文

“吐槽大会”揪真因,预习魔力大变身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0-28 09:08:49 浏览次数: 【字体:

“吐槽大会”揪真因,预习魔力大变身

案例背景

书不读熟,不能开课。这是语文教学的定律,讲的就是预习在新课教授中的重要作用。而现今语文日常课堂教学中的预习,呈现出千篇一律、隐形低效的特点。对有些学生而言,预习更多的是潜意识里的直接忽略,这就导致了新课学习的低效率。因此,教师必须转变预习的方法和检查方式。

案例描述

1、预习作业引风波

周二的下午,我又照常在黑板上布置作业,其中便有一项预习作业。“预习?那还不简单吗?分分钟的事。”“是啊,小case,so easy.”孩子们围在我身边七嘴八舌地讨论开来,言语间竟全是对预习的不屑一顾。我转脸,纳闷道:“预习作业这么容易吗?”“读读书,组组词,写写字,当然简单啦,都不用动脑子的……”有着“学霸”之称的艾米大声回答道。

听到班级内优等生都如此懈怠,我的心里恐慌不已。预习,作为新课教学中至关重要的前置性学习,却一失其深入文本、启人深思的地位,怎能不令作为教师的我“心惊胆战”呢?

2、突击检查心凉凉

第二天,我便早早地守在教室里,等待着检查孩子们的预习“成果”,心里还带有三分期待。“老师,小赵同学没有组词……”“老师,小程同学没有给课文中的生字注音。”“老师,小豪同学没有按要求查找作者资料……”各种报告遗漏预习作业的声音此起彼伏,我的心瞬间凉了。果然,不查则已,一查全是问题。但漏写预习作业的毕竟是极个别学生,班上绝大部分学生平时教授新课时表现都还不错,他们应该不会出现问题吧。我的心里怀揣着最后一分侥幸,准备在语文课上一验真伪。

 时间过得飞快,在我的翘首期盼中,终于轮到我登场了。课

上,我便一改以往让全体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的形式,随机挑选了几位“按要求完成预习”的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果却大吃一惊,有把“冠(guān)心病”读成“冠(guàn)心病”的,有把“给(jǐ)予”读成“给(gěi)予”的,还有把“为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断为“为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学生们五花八门的错法让我丢掉了最后一点侥幸,预习对学生而言,果真是可有可无的小case呀!

3、“吐槽大会”揪问题

预习不充分,这节新课自然就不能教授。与其为了赶进度,教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教,学生糊里糊涂、浑浑噩噩地学,不如停下脚步细究问题之所在。于是,这节语文课摇身一变,成了一节“预习吐槽大会”,主题为“预习预习,你究竟怎么了?”

学生们大姑娘坐花轿——头一回遇到不仅能不上语文课,还能吐槽语文预习作业的“好事”,各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纷纷说出了深藏于心的大实话。

“学霸”艾米一马当先:“语文预习作业实在是太枯燥,太无聊了。永远都是读三遍,课后生字组两个词,给文中生字注音,查找作者资料……一点挑战性都没有,最多15分钟就能全部完成。”

“是的,有时候课文根本不需要读三遍,随便看一看,把难读的地方读一读,这篇文章就基本上可以读流利了。”“小书迷”珥宁不以为意道。

“而且,我们都知道老师你检查预习的方法。不出意外,先是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出示生字词找同学读一读,再写一两个难写的生字。没有一点儿新意呀!”

“是呀!是呀!而且肯定会找那些平时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来读……”

“不仅如此,每次有没有完成预习作业的同学,老师你只是让他们把预习作业补完,最多再罚写一遍。一点震慑力都没有,谁还把预习作业放在心上呀!”小马同学一针见血,直截了当地指出了预习检查过程中存在的奖惩问题。

……

听了同学们的吐槽后,我才惊觉,原来平日里的语文预习的前置性作业存在如此多的问题:

1、预习任务太简单,缺乏挑战性。基础薄弱的同学吃不下,基础扎实的同学吃不饱,造成了好学生预习兴致不高,薄弱同学预习激情不够,可有可无。

2、预习检查太俗套,缺乏创新性。单一、笼统的预习检查方式让学生们产生了审美疲劳,摸清了教师的套路,因此,越来越多的学生习得了根据教师检查方式进行预习的“超能力”。

3、预习奖惩不明确,缺乏内在驱动力。对于预习到位的同学,没有做到正强化,及时进行有效地奖励措施和评价;对于那些偷懒的未完成预习作业的同学,补完作业再罚写一遍的惩罚措施缺少震慑力。长此以往,大家对预习作业缺乏了心理上的重视。

哎!一个小小的预习吐槽大会,竟然“吐槽”出了预习作业

如此多的不足之处。看来,必须要改变预习方法和检查方式了!

4、预习魔力大变身

回到办公室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究竟该如何让语文预习重新焕发生机呢?

“叮——”有了!以往,都是教师出题考学生,为什么不能让学生出题考同伴呢?仿照考试的题型,让学生在预习时,出3-5道以易读错的音,易写错的字,多音字,难写的字……为中心的选择题,等到教授新课时,挑选有代表性的题目来考全班同学,岂不是更有趣吗?

这种方法,既能够改变以往枯燥、单一的检查方式,激发学生的预习内驱力,又能够以学定教、以学生为主体,不可谓不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法子呀!

说干就干!回到班上,我把新式的预习方法告知了学生,学生们为自己能化身考官而兴奋不已,纷纷表示要仔细预习,争取考倒其他同学,让自己的“大作”出现在老师的教学PPT上,就连平日里总是遗漏预习作业的小豪也表示一定要好好预习。看到学生们摩拳擦掌、志在必得的模样,我对他们的预习“成果”充满了期待。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天交上来的预习作业,真是内涵与美貌兼得。学生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绞尽脑汁,紧贴要求,将预习作业设计的直扣重点,有检查长句子如何断句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形近字的、如何把难写的字写美观的……看着这一张张饱含着学生们辛勤的汗水和智慧的头脑的预习作业单,我的内心自豪不已。你看!预习魔力大变身,还能事半功倍呢!

案例反思

叶圣陶先生曾说:“上课之前,学生要切实预习。”反观现今语文预习,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主要原因有三:1、预习任务太简单,缺乏挑战性;2、预习检查太俗套,缺乏创新性;3、预习奖惩不明确,缺乏内在驱动力。作为教师,我们常常慨叹现在的孩子太难教,学霸不用教,学渣教不会。其实,之所以出现孩子在学习上的懈怠问题,是因为教师少了一点智慧的心思和发现问题的敏锐力。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调动学生的预习兴趣,让他们在预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到自我价值的实现。枯燥的、传统的预习方式已经不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思维发展规律,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改变,才能让语文学习永远焕发生机、引人入胜。

不仅如此,教师必须要转变以自我为主导的课堂。课堂上真正强势的应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和自我效能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的智慧是无穷的,教师要不吝啬任何展示学生智慧的机会,从而让作业、让课堂“活”起来。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