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逐层过度
《义务教育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写”的要求大致为:1、能模仿范例写句子;2、能写出简单的问候语;3、能根据要求为图片、实物等写出简短的标题或描述;4、能基本正确地使用大小写字母和标点符号。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书写基础,能够正确抄写单词和句子。写作是写的高级要求,用笔头表达意思。所以写作将作为小学高年级写的重要部分。而英语写作的难度之大,也令老师们头痛不已。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中,一直着力思索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兴趣。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思索出来的结果,那就是“循序渐进,逐层过度”。
一、单词向词组的过度
四年级的学生对英语的概念还停留在背背、说说、听听、唱唱的阶段。因而单词的拼读、默写成为他们最主要也是最艰巨的任务。这个阶段的关键任务便是如何在保持学生对英语的兴趣的同时让他们养成“学了就背”的好习惯。此时,教师可以采用自制的“图字卡”(之所以自制,是因为可以选择孩子们熟悉的形象,避免“统一印刷”带来的单调性。)单词接龙、“吊死人”、自制字谜等方式从多方进行训练。既避免了机械性的死记硬背消磨了孩子的兴趣;又在无形中为孩子日后的写作所需要的大量词汇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单词”的地基夯实了,教师便可以开始对学生词组方面的训练。例如学了名词,可以要求与形容词叠加,造出a big red apple; a beautiful white French hat等;学到动词,除了造go to bed; have breakfast外,可以与表示时间和地点的介词词组结合。 如:go to bed at nine o’clock; have breakfast in the kitchen; 亦可再加上副词,例如have breakfast in the kitchen quietly.这样,让孩子在造词组的过程中有多种选择。不仅体味到丰富的趣味性,也在无形中复习了以前所学的单词,更让他们明白了语言所特有的紧密联系。但此时需要防止有的孩子为了让自己的词组显得丰满,而在名词前加一大堆的形容词的现象,出现了a big sweet nice green and red Japanese apple on the old ugly brown American table这样滑稽的词组。遇到这样的现象时,老师应该教会学生什么是语言的简洁美。
二、词组向句子的过度。
句子应是对一个现象,一件事情的完整叙述。对初学英语的孩子来说,句子的整合是很痛苦的一个转变。“首先, 学习者已基本形成了以第一语言进行思维的习惯与方式;其次,第二语言写作大多与口语学习同时开始,此时学习者已经掌握的不是以第二语言口语为基础的基本语言体系,而是第一语言体系。”他们不时会受母语体系与环境的影响。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生到毕业时至少应该掌握第三人称及非第三人称的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简单的将来时及过去时。当他们刚接触到各个时态时,如果能将以前学的词组加上正确的人称,塞进时态的框架中,就已经很不错了。一般来说,学生容易犯下列错误:1)第三人称单数的动词变化;2)现在进行时的动词忘记加ING;3)过去时态中,BE动词与实意动词使用的场合以及实意动词的相关变化。针对这些问题,老师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解决:
1)将几种时态的基本结构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以红色粉笔注出重点或区别所在。
2)多让孩子练习造句。这点非常关键。因为有不少学生可以把各种时态的理论背得滚瓜烂熟、张口就来。但一旦让他动笔造句,立刻错误百出。
3)将有代表性的错误句子汇编成册,每天上课前写在黑板上,由孩子们做“主治医生”,对症下药,以期加深他们的印象。
4)经常做“句子接龙”的游戏。根据需要将不同时态的句子拆分成人称+be动词+事情(动作)+地点+时间,由各小组造出词组,最后拼成一句话。这个游戏不仅可以保证句子的绝对正确,还能让孩子们在枯燥的语法课堂中获得不少乐趣。
三、句子向篇章的过度。
涓涓细流,汇入江河,最后则涌向大海。经过“造词组”“造句”等练习,到了六年级, 就可以让孩子练习写成段的文章了。对于教师来说,这意味着加倍的批改量;更何况还有随即而来的评讲和订正。虽然很“痛苦”,但不能不练。“实践出真知”,此道理放在英语写作中亦如此。那么具体可以怎么做?
1)在布置写作任务时不妨因材施教:有能力有兴趣者,三五百字不多;对于后进生,三五十字亦可。笔者所教过的一些基础好又爱写的孩子遇到这种机会总是特别开心。练习本大小的纸可以写上两三页,满满当当的。
2)寻找学生有兴趣的话题和写作形式。例如:以教师规定的开头续写故事;看图写话;给自己尊敬的人物写信等等。题材也很丰富:动物;爱好;家庭;或是结合过去时写日记;或是一件让你开心/难受/印象深刻的事等等。
3)鼓励多阅读,后写作。“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于五下的学生便可要求他们开始阅读一些简单的英语连环画;进入六年级后可以逐步阅读英语小故事,做一些同步的阅读练习;或者是观看儿童英语节目。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指导学生观看英语节目时,自己事先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例如列出实用性较强的词组;将节分层分段以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节目的理解等等。看过的故事和节目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必定会厚积薄发,最终在学生的写作中得质的转变,成为他们灵活使用的素材。
4)及时对作文进行批改及点评。个人认为,在批改孩子的练笔时,重点应随着练笔的形式而进行改变。练习造句的期间,“准确的语法结构”应该是重中之重;其次才是选材。当句子多了,成“段”了,评价的标准则应该偏重于文章的层次和内容,而不是语法。有错自然仍要纠正,但不能像造句时那般“斤斤计较”。有的孩子刚开始写作文时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很容易东打一棍,西敲一棒。文章显得零乱,有时甚至看不懂他们要说什么。 这时需要教师指导他们如何删节烦琐之处,截取最好的视点;如何分别论述,层层递进;如何使用空间顺序表现“物”,用时间顺序表达“事”;如何使用恰当的关联词使文章显得有序、清晰。这些指导可以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也可在全班进行。一来给予孩子足够的肯定,以激发更多的写作热情。二来提供彼此观摩学习模仿的机会。三来刺激那些有能力却懒于动笔的学生。四来分析时有例可循,有案可查,避免纸上谈兵。
5)成果展示。孩子们需要时刻被肯定。对于他们的成果,应该及时进行展示和交流。笔者开始时一直是亲自朗读孩子们的好文章,并进行评点;后来,为了响应新课标中“将主动权交还给孩子”的宗旨,便提前一天将批改后的文章交还给小作者们,嘱咐他们读熟读透;再于次日让他们朗读;并让其她学生进行点评。孩子们的语言虽然稚嫩,却能切中要害;让笔者惊奇而又欣喜。
记得在学了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后,笔者布置了一次特别的也是难度较高的作业:要求学生们以四格漫画配上英语说明(I usually …, but today I am …)的形式表现出他们今天(周日)正在做的事与往日惯常的生活节奏的不同处。这次作业完成得出人意料的好。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兴致盎然地交上了自己的作品。不但文章有趣、插图精美,有得还上了色。笔者选出较好的张贴在教室的墙上,以供大家欣赏、学习。过了一段时间后,又将班上所有孩子的作品收齐,装订成册,并亲自绘制封面。这样便是师生合力完成的第一本书了!放在班上,大家不时开心地翻阅一下,既有了对自我成功的满足,更学习了别人的长处。
在经历了多种形式的练笔及逐字逐句的批改后,每到六下时,都有一部分学生能写出很不错的小文章。记得某一年的五一节过后笔者要求孩子们写写节日期间的生活,只选一件事。孩子们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去旅游的,用细腻的文笔描绘了别处的美丽景致。现摘录片段如下:
1)We walked around the lake. We saw the bright and green water. The wind was blowing. And there were a lot of people on the bridge. They all watched the landscape. It was like a picture. And I like this “picture” very much.
2)We rowed a boat around the Hao River. It was so beautiful, but it was very expensive.…After thirty minutes, we lost our way! We rowed for a long time. At last, we rowed the boat back, but the keeper wanted us to give him another thirty yuan! My father was very angry: He was so poor!
同是出游,一个静态一个动态;一个描写一个感受;一个理性一个幽默。不同的心灵中迸发出了不同的灵感,但下笔处却是一样的美文。有的孩子的作文夹叙夹议,有理有节。 或从生日时吹泡泡的小事中得出了“让他人快乐就是让自己快乐”的道理;或从学习如何溜旱冰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从哪儿跌倒就从哪儿站起”的艰难;或描述了从书中获得的无上的乐趣:
I flew in the sky of books. I swam in the sea of learning. I smelled the sweet smell of literature. Books were my best friends on May Day!
还有一位学习能力不是很强的孩子也为我描绘了一幅婚礼的画面:
The bride and the bridegroom came into the hall together. They looked very beautiful and handsome. At the moment, all the people got very excited. It was full of love and joy!
写作产生于社会交际的需要。它与口语一样,都是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形式。但书面语有着正式、严谨、逻辑性较强的特点;同时,它不能像口语那样在生活中自然习得。而英语写作则比使用中文写作难度更大。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它对学生的要求最高。因为它不但要求学生掌握拼写、标点等写作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用外语遣词造句的能力外,还需要建立“从英语到英语”的思维方式,并用这种方式创造性地、有逻辑地表达所想。想要训练学生逐步达到这些目标,教师的担子不可谓不轻。笔者将这些年摸索出来的一些心得体会整理于此文中,抛砖引玉,与老师们共飨。
[参考文献]
左焕琪,《外语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8章